• 首页 微视光影 书画艺术 文化 科技 汽车 房产 财经 教育 体育

走近冬奥 | 你身边的志愿者 或许是一名未来的科学家

分享到
首页 > 体育 > 体育轮播图

走近冬奥 | 你身边的志愿者 或许是一名未来的科学家

2021-04-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你身边的志愿者 或许是一名未来的科学家

  新华社记者郑直 赵建通 周欣

  站在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上,26岁的志愿者郑宇轩端详着这座如今被叫作“冰立方”的场馆内部的冰面,“相约北京”冰上测试活动中一场冰壶比赛结束不久,刚刚坐在这里的数百名观众为选手们加油的掌声似乎还未散去。

  “有一种打开家门迎接客人的感觉。”他说,“场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做出了很多努力,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欣赏一场精彩的比赛。”

  本次测试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轮椅冰壶比赛场地国家游泳中心里共有260名志愿者,穿上胸前印着五星红旗的志愿者服,郑宇轩就成为观众们眼中260个可靠而奔忙的身影之一。

  脱下志愿者服,郑宇轩是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6级生命科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10篇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他的身影出现在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的封面研究文章中,相关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尽管科研工作与志愿服务看似差之甚远,但郑宇轩说,其实出发点是一样的。

  “高考时本来是想学医学类专业的,但是因为色觉的原因,报考了信息管理专业。读博的时候,我知道信息管理专业可以跟生物学紧密交叉,就转到了生物信息学。”他回忆道,“为什么一直想要去学生命科学?是因为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健康做些贡献。”

  郑宇轩现在的科研方向是不孕症,刊登在《细胞》上的那篇文章题为《灵长类卵巢衰老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致力于解决卵巢衰老问题。他说,因为孩子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家庭。“做志愿服务也是出于同样的想法,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去给别人带来更多温暖和爱意。”

  他的专业领域事实上也与志愿服务有着交集,“我在场馆负责专业技术领域的志愿者服务,这个领域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要求志愿者需要有计算机或电子通讯相关的背景,我虽然做的是生物,但是做的是生物信息学,属于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所以我就报名了。”

  在国家游泳中心以“水立方”之姿吸引世界目光的2008年,郑宇轩还在上初中,那时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开幕式。“烟花、大脚印,然后‘一步一步走向’鸟巢。我觉得真的特别炫酷。”如今,他自己的脚步也已经走进了这一片的场馆。

  在冰立方,郑宇轩被分在专业技术组,该组负责专业设备的保障维护以及机房运行的巡检等。此外,由于场地计分等各种系统都使用了无线电频段,他也需要保障相关系统不受外来无线电设备的干扰。

  这并不是郑宇轩第一次从事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他参与了“手拉手·共战疫”医护人员家庭关爱计划志愿服务,“因为很多小孩的父母去支援一线,小孩会和家里的爷爷奶奶在一块,可能会有一些代沟,同时在课业辅导上也会有一些压力,所以我们以线上陪伴的形式,为他们展开课业辅导,也会进行小知识的科普。”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却让他对自己人生的道路更加坚定。

  “‘我未来要做一名科学家’,这是很多小朋友的梦想。不过坦诚地讲,关于毕业后是否要继续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我也曾动摇过、迷茫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巨大伤痛使我坚定了信念!身处科研一线,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不可替代性,我希望在这个领域中可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他在3月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我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一文中写道,“愿我们不负新时代”!

  文章里呼之欲出的,是他对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人体免疫领域,虽然和现在的生殖发育领域有些跨度,但总归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即将在6月份毕业的郑宇轩说。

  科研的道路意味着他将继续实验室与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目前的作息中,他早上9点到实验室,晚上10点半回到宿舍。在测试活动期间,他的重心转移到了“冰立方”,北京大学在此次测试活动中共有138名“冰立方”志愿者分布在15个岗位进行志愿服务,包括场馆运行、防疫工作、反兴奋剂等岗位,以及8名升旗仪式志愿者在五棵松体育馆。因为在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担任副秘书长,中心又负责北大冬奥志愿的事宜,他还要协助协调同学们的工作行程和志愿服务保障,因此要5点左右起床,安排人员在6点乘坐大巴,晚上10点返程。

  “虽然说现在确实事情非常多,但是我觉得测试活动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意义也很重大。”他说,“对于自己来说,我会愿意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把时间给挤出来。”他还期待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后,自己能够继续从事志愿服务。“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不是北大的学生了,希望能通过社会招募成为志愿者吧。”

  当被问到2022年冬奥会最期待什么时,喜欢滑雪运动的他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比赛。“我非常期望的是北京冬奥会的时候,疫情能够平稳,甚至是结束。然后全世界的人,可以来到中国,感受中国带给他们的魅力。”他说。


 

责任编辑:张波

| 相关新闻

  • 最新!“为烈士寻亲”活动已找到22位烈士...
  • 卫星音画丨这就是烈士眼中“可爱的中国”
  • 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当选为国家主席
  • 美国纽约举行大型集会反对歧视和仇恨亚裔
  • 王毅:日本应以更积极心态看待中国发展
  • 清明假期三天 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452亿人次

| 要闻推荐

  • 2020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
  • 2020年全省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
  •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网络谣言曝光台
  • 河北广电网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害

| 视频推荐

再访太行燕山,见证脱贫攻坚
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站)全线铺轨完成
《粒粒皆辛苦》——河北文艺广播“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融媒体直播
  • 微视光影
  • 书画艺术
  • 科技
  • 汽车
  • 房产
  • 财经
  • 教育
  • 体育
河北省违法违规网站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118224
冀ICP备字090142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31200600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05104号
河北广电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0311-87116353